新闻中心

养猪人怎样抓住猪周期的机会盈利呢?

[ 时间:2019-05-10 点击:1770 ]

  我国是全球最大生猪养殖、消费国家,整个猪肉市场规模大约1.6万亿元,对GDP贡献率超2%。猪肉作为我国最主要的消费肉类,近年来生猪价格持续波动,对生产者和消费者都造成重大影响,因而生猪价格的走势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。

    作为广大的养殖户,应该做到了解猪周期,最好能运用猪周期,来有效降低损失,让利润最大化。今天小编给大家讲一讲猪周期。

  中国生猪业已经出现多次周期性波动,这个周期一般在2-3年左右。如2003年、2004年,猪价高,导致生猪生产发展很快,结果到了2005年、2006年,猪价又大跌,养猪户不得不大量减少母猪,加上“蓝耳病”发生,总体母猪存栏聚降,结果又导致2007年、2008年猪价大涨,随后,又开始一轮猪价下跌,进而踏入了猪价的上升通道。这种周期性大幅波动,使猪农叫苦不迭,“赚一年、赔一年”,“价高伤民、价贱伤农”。

对于这种周期性波动,经济学家起了一个专有名词-猪周期,它已经成为一种经济现象,  “猪周期”的循环轨迹大体是:猪肉价上涨——母猪存栏量迅增——生猪供应增加——肉价下跌——大量淘汰母猪——生猪供应减少——肉价上涨。猪肉价格上涨,刺激养殖户积极性大量养猪,造成猪肉供给增加,供给增加造成肉价下跌,肉价下跌又会打击养殖户积极性,进而造成供给短缺,市场上猪肉减少,供给短缺,又使得肉价上涨,周而复始,这就形成了所谓的“猪周期”。

那么造成这种怪圈的原因是什么呢?

  第一原因生猪产量不稳定。生猪生产没有跟上工业化、城市化的进程。中国用地、劳力、资金急剧向工业和城市流动,但生猪发展速度缓慢;另一方面居民收入快速增加,农村人口大量涌进城市,猪肉需求急剧上升。特别是受比较效益低、疫病难控制及市场风险大等影响,生猪生产产量是起伏不定。

  第二原因是标准化规模饲养程度低。在生猪价格历次波动中,散养户缺乏准确的市场信息和预测能力,只能随生猪价格的涨跌,或盲目扩张生产,或恐慌性退出生产。

第三原因是猪疾病加剧产业波动。如2018年以来,大部分生猪主产省暴发非洲猪瘟疫情,养猪场一但有猪感染猪瘟,全场猪都要宰杀,导致进入2019年春节后,市场猪肉供应量下架,大大推动猪肉价格上涨。

  第四原因是信息监测预警调控滞后。由于生产分散、单位众多,难以普查,抽检又存在误差等问题,存在着统计数据不准的问题。加之生产者和地方政府出于税收、疫病信息、政策红利等自身利益因素,工作合力不强,没有建立灵敏的监测预警机制,以销定产难度大。

  第五原因是生猪生长周期性影响。生猪生产具有周期较长、途中难改变的特性。散养户以当年市场价格为标准预期未来收益,陷入“蛛网困境”,生产计划赶不上变化,产量赶不上市场变动的节奏。以2011年猪肉价格上涨为例,既有疫情导致能繁母猪存栏量下降、散养户退出的原因,也有饲料、人工、仔猪等成本迅猛上涨的因素。

  大家了解了猪周期,也了解了其形成的原因,2019年及以后2-3年,咱们养猪户该采用什么策略应对呢?下面说下小编的见解:

  2018年大部分生猪主产区因非洲猪瘟,产量下降,随着猪瘟疫情得以控制,大家对猪肉需求上升,2019猪肉价格会上涨,下半年冬季价格会达到高点。随着养殖户增加养殖量, 2020、2021年价格会略微下降,但养殖企业还有可观利润。鉴于此,广大养殖户,2019年根据自己经济实力,在控制好疫情的情况下,加大补栏量,抓住冬季的高潮。


Top